人民网>>健康·生活
人民网>>健康·生活>>正文

男士健康正在大步倒退,如何求解?

2015年07月01日08: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男士健康正在大步倒退,如何求解?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网络作者在北京国贸地铁站记录了一个小时内684位男士的状况。这其中423位大腹便便,一半以上的人目光呆滞,表情木然,没有一位男士面带微笑。文章还列举了生活中男士的一些不堪入目的举动。

  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已发现,与女士相比,中国男士的健康也在大步倒退,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日益恶化,而且越是年轻的男士越严重。

  猝死者绝大多数都是男士

  某网曾总结了20位在事业黄金期离世的高管。这些高管全部是男士,年龄都是在30至60岁之间。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发现,在1990至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心血管病对国人健康的威胁正在变本加厉,男士尤甚。

  国际上评价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有一个指标,就是计算因病去世或因病残疾后损失的寿命年。这项研究发现,因为心血管病,中国人共损失约5800万人年,换句话说,约5800万人少活了1个健康生活年,较1990年前增加了28.5%。其中,男士较20年前增加53.84%,女士仅增加4.98%。男士的增幅约是女士的14倍。

  在北京进行的一项研究则表明,仅仅在2007至2009年的三年间,北京的男士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就上升了11.1%,远远高于女士的2.5%。这其中,又以年轻男士的上升幅度最大:35~44岁年龄段增幅达到30%,45~54岁年龄段增幅21%,55~64岁年龄段增幅17.2%。女士在55~64年龄段最高,为12.9%。

  中国男士的健康和形象均较欠佳

  网络作者认为,没头脑、没形象、不锻炼、不学习、不忠诚,是中国男性的现状。别的不论,不锻炼和大腹便便明显与心血管病是有关系的,而且中国抽烟的男士之多,居全球之首,也毋庸多言。

  本来中青年男士和女士相比就吃亏,因为女士在绝经之前,有雌激素保护,得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较小,而男士还抽烟、大吃大喝,就更加吃亏了。

  前一段时间,还有一篇文章叫“消失的中国大爷”。文章中说,相比中国大妈的鲜明形态,中国大爷是集体面目模糊和集体缺席的,没有存在感。我们的小区周围,跳广场舞的鲜有大爷。大爷都聚在一起抽着烟,或下象棋,或打牌,要不然都猫在家里看电视。

  抛开锻炼、抽烟不论,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和文化退化有一定关系。心血管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也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有两个很重要的特征,一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是某种性格或行为特征容易患心身疾病。

  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发现,脾气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病。还有研究发现,悲观、愤怒、偏执、敌意、生活压力、社会孤立和缺乏信仰都与心血管病有关。甚至与有明确生活目标人相比,缺乏生活目标的人的死亡率高50%。行为心脏病学就是专门研究诸如此类问题的。

  按说,中国的物质生活较以往已有很大改观,但远远赶不上我们欲望增长的速度。网上帖子的评论,很多都是骂骂咧咧的话,理性而有见地的话不多,这都是我们社会的暴戾之气。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愤怒和焦虑使心脏病风险在两小时内就能上升750%。

  向我们的老祖宗请教健康真谛

  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说的意思是,聪明人的快乐,像水一样,永远是活泼的;仁爱人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聪明人不断探求知识,思维是活动的;仁爱的人有涵养,看事情是冷静的。探索知识求得乐趣;宁静有涵养,不容易生气,寿命自然会长的。

  中国人称上学的人叫“学生”,其中的生是指“生活”。但现在教育没有教如何“生活”,而是教授了很多科学技术。但是我们要知道,技术和知识是会过时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定有着健康的人格和善良的人性。有理性和同情心是一个阳光的人,否则就会有阴暗的心理,进而影响到行为,会导致身体的问题。

  中国的独生子女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一代人备受宠爱,受过的挫折不多,生存能力较差,却又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竞争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这种情况不但可能让很多人工作后很难融入社会,而且由此带来健康问题。

  由于社会福利保障进程缓慢,拜金主义盛行,近30年来男女关系已经失衡。土豪男士,生活放纵奢侈,粗鲁和肥胖者众,这与节俭和节制的养生之道也是相悖的。老子的“柔弱胜刚强”,从生理角度看是对的。因为男士更容易得病,一旦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身体更容易受影响,寿命更短。

  明代汪绮石说得好:“养生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这句话实际上点出了心身疾病防治的要点。但我们的老祖宗并不提倡碌碌无为,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遇到别人不理解的事怎么办呢?孔子则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乐乎?”自己做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也不生气,这也是延年益寿的方法。

  文/杨进刚(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