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资源供需问题多年来一直被舆论广泛关注。人民网与强生美林携手举办“关爱儿童健康——幼儿退热快线专家对话”活动,邀请行业代表、儿科专家以及家长们共同聚焦以下精彩内容:
一、 儿科医患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与原因
二、 发热的正确认知与退热处理
三、 常见退热误区有哪些
四、 针对儿科医患供给不足,政府、医院、家长应如何合力应对?
点击观看专家对话视频↓
“从家长的角度,孩子发烧应有针对性地挂对号,不用任何情况都挂专家或急诊号,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就近选择医院,一般感冒发烧挂普通号就能达到诊断目的。”
“呼吁社会各方提高重视度,通力合作,一方面向社会和家长大力普及儿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家长安全用药、正确用药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服务机制创新,例如发热预检、优先就诊的服务机制。”
“发热有一定益处,能增强免疫反应,促进疾病康复,但高热会导致患儿全身不适等。我国最新的儿童发热处理指南建议:腋温超过38.2℃,可服用儿童专用退热药,如美林(布洛芬)、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高热常导致患儿不适和家长的焦虑。 “发热优先预诊”服务为“急症”的发热患儿,提供优先预诊的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一种人性化关怀,同时能有效提升医院就诊效率,是值得广泛推广的。”
“儿童有别于成人,肝、肾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功能和耐受性较差,因此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热药,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结合儿童年龄和体重精准用药。”
“儿科就诊的很多幼儿不会描述病情,与患儿的交流范围被扩展到了患儿家属,但家属对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进展无直接感受。所以,儿科诊断中更加依赖医生的细心观察,并对医生的主动沟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家长应养成自备常用药的习惯,比如退烧药美林、泰诺林等。学习医学常识武装自己,遇到孩子生病发烧不慌乱,做孩子的护理卫士。”
“孩子生病家长不要盲目焦虑,焦躁的情绪不但会影响孩子,而且不便于与医生有效沟通,还降低了儿科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剧就诊压力。因此,作为家长应提升自身的家庭医护常识,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