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回到首页

1周生来:民营医院树口碑要先甩掉农民办医的帽子

       周生来认为,中国民营医院从开始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先天不足:过去的环境政策使得一些大医学专家、业内的主要从业人员不敢办自己的医院甚至不敢开诊所,所以民营医院早期的举办者大多数是农民。这是民营医院始终无法长大的症结所在。【详细】

2庄一强:单靠医生“走穴”出诊救不了民营医院

       庄一强认为,目前民营医院靠公立医院医生“走穴”出诊的方式不可持续,因为缺乏归属感让医生很“不满”,结果是进一步造成人才短缺,形成恶性循环,民营医院怎能“长大”,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详细】

3蔡江南:政策不落地致民营医院发展"原地踏步"

       “我们有很多政策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但这些配套政策目前还没有落实到位。”蔡江南指出,目前,民营医院之所以还在“原地踏步”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民营医院的发展都受到了政策无法落地的限制。【详细】

4刘国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让民营医院长大

       刘国恩认为,如果我们民营医院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这些政策的基本信息,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去参与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去进行沟通,双方都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的要点,民营医院一定会比以前走得更快、走得水平更高。【详细】

5孙东东:民营医院“长大”贵在搭平台引人才

       医院贵在精,而不是数量越多就越有用。“如果医院建太多了,没病人,管理者必然要动歪脑子,想办法把正常人拉到手术台上。”孙东东说,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卫生区域规划。【详细】

6肖正权:如紧盯着病人的钱 民营医院必定长不大

       有人质疑,民营医院的文化建设比较空洞。肖正权回应:“写在纸上一定是空洞的。但是如果把文化建设运用在行动当中,它一定是真实具体的。这个文化建设就涉及到我们民营医院到底为了谁干,如果我们仅仅为了钱干,民营医院是长不大的。”【详细】

7盘仲莹:“疯投”医疗不可取 长大需得“寂寞”期

       盘仲莹认为,投资人需要一个理性的思考过程,不能疯狂地涌入医疗行业。医疗行业固定资本投资非常高,占的比重很大。而且需要有稳定、成熟的团队来长期运营。投入的决策一定要建立在对医疗行业的一个长期的比较深厚了解的基础上。【详细】

8白剑峰:社会办医期盼细则落地 拆除“玻璃门”

       白剑峰指出,民营医院在审批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门槛,比如在医疗机构的数量设置上,或者相互之间的距离上都有一定限制,而这些限制都是不应该有的障碍。政府应该放开审批程序,把过去“串联式审批”变成“并联式审批”。【详细】

9张阳:民营医院要读懂政策善抓红利

       “办医院之初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医院定位问题,是作为医疗型的还是做医教研一体化的?要做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张阳认为这是为医院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为此,张阳和他所在团队在创建三博脑科之前,花了大约两三年的筹备期。【详细】

10胡澜:民营医院发展要打“差异牌”赢得生存空间

       “差异化更重要的在于医院本身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渗透在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血液里面。”胡澜表示,为了能够实现差异化发展,美中宜和有32个管理模块,一千多条标准来打造企业文化、服务模式等细节,帮助实现医疗理念。【详细】